欢迎访问临沂人大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会议公报>>代表大会公报>>正文

关于临沂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年08月20日

关于临沂市20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229在临沂市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临沂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在中共临沂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执行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各项决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围绕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三项重点,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初计划。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70.5亿元,增长12%。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国地税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1%8.9%,同比分别提高0.3个和1个百分点。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3亿元,增长22.3%,其中税收收入106.1亿元,增长20.6%,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5.1%。全市税收收入总量完成239.9亿元,增长18%;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42.3亿元,增长20.2%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04.3亿元,增长4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18元,分别增长15%18.6%,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1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2  2009年以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二)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了“三年倍增计划”,设立了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打出了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县域经济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县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6.1亿元,增长24.3%9个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兰山区、罗庄区、沂水县分别突破30亿元、12亿元、10亿元。常林高端液压件、山重建机挖掘机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给予充分肯定。经积极争取,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临沂临港产业基地、临沂现代物流基地、莒南临港产业配套基地被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金升有色金属产业基地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三)投资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全市“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氛围日趋浓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8.6亿元,增长23.9%。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20个市重点项目除1个项目因重新调整规划未开工外,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5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1.5%14个投资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5.1亿元;竣工投产项目58个,是近年来竣工投产数最多的一年。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66.1亿元,增长18.1%,其中城镇零售额1048.4亿元、乡村市场零售额317.7亿元,分别增长18.7%1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8%,保持了基本稳定。

3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率

4  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当月及累计涨幅

(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0.1:49.940,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30.7亿元,增长16.4%。其中,“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5%,增长22.6%;“双50”企业完成增加值36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9.4%,增长16.7%。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6%,比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商文旅引领战略扎实推进,重点服务业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850亿元,第二届“临博会”实现成交额48.3亿元,我市被授予“中国物流之都”称号,兰山区被列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十艺节”重点剧目新编红色柳琴戏《沂蒙情》成功推出。红色旅游品牌和贺年会、休闲汇等主题活动有力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292.8亿元,增长23.1%。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金融业形势良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97.8亿元和1796.6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382.6亿元和262.1亿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640.4万平方米,增长39.5%。农业生产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63.1万亩,新认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156个。 

5  2011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五)城乡统筹“四点对接”加速推进。中心城市扩容提质力度加大,北城新区、滨河景区、涑河片区、汤泉旅游度假区和兰山西部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开罗大桥、绕城东线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实施。“一创六建”目标圆满完成,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实现“三连冠”。县城与中心城区的衔接融合更加深入,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生活圈”聚集辐射效应不断扩大。总结推广了费县城市管理“五个一”经验,县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全部设立经济园区,累计招商引资项目198个、合同金额124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230多亿元。新型社区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上水平,新建农村住房13.7万户,改造危房2.7万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818个,390个社区完成“三上”工程。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广了“蒙阴经验”。

(六)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初步形成一些示范全省的经验。义堂镇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小城镇创新经验交流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我市被列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教育、事业单位、财税体制等领域改革进展顺利。外贸形势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达到68.4亿美元,增长43.5%,其中出口额36.2亿美元,增长28.2%;进口额32.2亿美元,增长65.7%。山东临工、新光集团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分别达到1.26亿美元和1.2亿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50.5亿元,增长29.2%

62011年国家、省、市进出口额增长率

(七)保障改善民生实现重大突破。经全力争取,国务院批准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特别是在更大范围、更高标准上保障改善民生提供了重大机遇。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81.7亿元,同比增长34.4%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3.8%,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十大为民工程”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等工程超额完成。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文化艺术中心、儿童福利院、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使用。就业形势良好,新增城镇就业1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2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全年开工28389套、竣工17343套。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元,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全覆盖,140.8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新进展,社会秩序持续好转。在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临沂市民幸福感居全国第二位。

 

7  2009年以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及增长率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传统产业比重高,服务业占比提高难度大;县域整体实力仍较为薄弱,主导产业的支撑能力有待增强,培植壮大财源任务艰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环境趋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好中求快“过四五”、富民增收“双翻番”奋斗目标,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建议是: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万元GDP能耗、污染物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扩内需稳外需,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一是保持投资适度合理增长。当前,我市经济总体上仍处于欠发达状态,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必须保持足够的投资力度。要坚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的有机统一,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计划安排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30亿元,其中农林水利、高新技术、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能源交通与城市建设等六个重点领域投资1675亿元,约占全年投资计划的87%。出台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开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抓好中央和省投资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市级重点项目。完善包扶、联系、协调、办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严格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观摩点评、年终考核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制度,用好重点建设项目动态管理平台,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建设、早投产达效。围绕发挥资源优势、放大政策效应、培植特色产业和重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精心策划包装和申报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依托实施东接南融战略招大引强,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临沂。二是挖掘消费潜力。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为着力点,抓住社会保障、民生政策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的有利机遇,围绕自住性住房、汽车、家电和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消费热点,配套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拓展消费领域。大力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深化“满意服务惠万家”活动,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三是稳定外需增长。引导骨干出口企业根据国际市场新形势新特点,增强应对人民币汇率双向动态调整冲击能力,密切关注并积极处置境外市场贸易保护措施,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指导相关企业用足用好出口退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提高我市出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四是保持物价稳定。发挥好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网点信息流优势,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强化市场监管,提高重要物资尤其是大宗生活用品储备调控能力,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努力实现物价调控目标。

(二)加快工业转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战略,着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一是以培植千亿级产业为抓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把机械、冶金、食品、木业、化工、医药六大产业,作为千亿级主导产业集中培植、全力打造。出台加快培育千亿级主导产业的实施意见,建立推进机制和责任机制,力争今年六大产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实施千亿元投资计划,六大产业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1000亿元。鼓励引导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全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打破各县区按行政区划规划发展产业的格局,依托大企业、大项目,以工业园区、产业基地为载体,引导主导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集聚。编制实施矿业经济发展规划,加快特色矿产资源开发,新上一批深加工项目,培育千亿级矿业产业。二是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支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着力发展“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适时发布产品目录和关键技术指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以打造百亿级企业为引领,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上大压小”、“兼并重组”,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延伸链条。每个主导产业选择5家左右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排出重大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优先保障土地、资金等要素供应,支持建设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对临工、常林等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扩规模、上水平、增效益,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植壮大。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金融财税等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具体配套措施,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小型微型企业解决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发展难题,加速向中小企业和骨干企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提质量扩规模,增强服务业拉动力。一是突出抓好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国际商贸城为目标,扎实推进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商城改造提升和重组上市,科学规划布局新建市场,重点在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打造国际贸易直通车、大宗高附加值地产品加工、提升会展经济知名度方面实现突破。继续抓好传统物流规范提升,支持立晨、华派克、荣庆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重点发展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物流合作业务,争取在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实现突破。二是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按照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总体部署,全面抓好文化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建设,继续创作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文艺精品。加快蒙山5A级旅游景区、沭马风景旅游区、汤泉旅游度假区、滨河旅游长廊和乡村生态文明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建设。培育打造“好客山东、亲情沂蒙”旅游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三是推进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新兴服务业集聚园区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新兴服务业集聚园区建设规划和申报认定办法,力争在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六类新兴服务业集聚园区建设上实现突破。加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兰山区、河东区等县区集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率先打造成为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四是推进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稳健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中小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快开展区域集优债务融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新型融资业务和金融创新试点。统筹推进债券发行、创业投资、企业上市、股份制银行引进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设立等工作,不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供需变化,加大房地产企业和开发项目监管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同时,认真落实服务业重点行业协调推进制度,努力推动科技信息、家庭服务、住宿餐饮、会展服务、农村服务等行业提升发展层次。

(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新农村建设支撑力。一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八大产业振兴规划,对畜牧、蔬菜、果茶、油料、中药材、渔业、食用菌和苗木花卉八大特色产业,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及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推进沂沭河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环蒙山林果和中药材、临郯苍优质高产田等重大工程建设,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打造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市场品牌。全面抓好粮食生产工作,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二是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扎实做好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工作,建立稳定持续的水利建设资金保障机制。抓住国家和省加大水利投资的机遇,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建设,抓好“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扩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继续抓好郯苍涝洼地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雨洪水资源利用。加快推进山丘区找水打井工程,解决3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三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依托河东农高区万福农博园、平邑九间棚药业、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德新城国际农业产业园、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平台,示范带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加快“四点对接”,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结合《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强化县城与中心城区的衔接融合和对乡镇的辐射带动。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加快北城新区二期、兰山西部新城、涑河片区、临沂商城等重点片区开发,逐步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功能,增强集聚辐射作用。以承办第四届省园博会为契机,加快推进书法广场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抓好中心城区、滨河景区、重要路段的绿化,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县城建设层次,完善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县城功能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坚持用现代城市理念和标准规划小城镇,全面推进12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开发建设,尽快成为更具内涵、更显品位、更有魅力的特色小城市。按照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社区建设—实施“三上工程”—创建生态文明的“四步曲”要求,积极推进供水、供热、供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重点推进沿河、沿路、沿线以及塌陷区旧村改造,着力打造布局合理、规模适中、配套良好、服务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六)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积极争取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和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更大支持,着力抓好示范区、示范项目建设,及早启动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试点。在巩固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林场管理新体制和经营新机制。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文化发展活力,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机制。加快建立进城农村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统筹推进事业单位、社会管理等各方面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抓好节能降耗政策措施落实,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指标动态监测,及时通报预警调控措施落实情况;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源头上遏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引导高耗能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工艺,努力降低能耗、提高附加值。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园区和企业,全力推进金升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用好国家和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优惠政策,支持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深入推进“生态临沂”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努力营造优美的城乡环境。加快实施中心城区“清水工程”,大力开展流域、大气污染防治,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抓好城区滨水景观绿化提升等十项重点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七)办实事保民生,增强城乡居民幸福感。认真落实全市民生建设大会精神,严格实行民生工作责任制,高标准、高质量办好“十项民生大事”和“二十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和各项强农惠农富民政策,全力争取中央和省项目扶持资金、转移支付及其他专项资金,让老区人民得到更多实惠。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大力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率达到98%以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在公立医院改革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新建标准化幼儿园149所、改扩建296所,改造中小学校舍39万平方米。进一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新建经济适用房1万套、公共租赁住房3700套、改造棚户区1.1万户。加快建设临沂大剧院、沂蒙精神纪念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重大民生工程,确保早日投入使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临沂”建设,确保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倍增计划”的关键之年,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部署,认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