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人大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会议公报>>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全市矿产资源依法管理和高效开发利用情况的报告

2012年12月21日

关于全市矿产资源

依法管理和高效开发利用情况的报告

 

--2012626日在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李彦普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市矿产资源依法管理和高效开发利用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支持监督下,我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不断推进矿产资源有序勘查、合理开发和集约利用,促进了管理秩序日益规范,开发效益不断提升,矿业经济健康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涉矿企业36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77.9亿元、利税69.3亿元、利润50.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1%、13.2%和13.6%,矿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临沂市矿产资源现状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从资源禀赋看,具有以下特点:

  (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人均资源相对偏少。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74种,开发利用37种,分别占全省的50%和47%,其中,金刚石、铁、石英砂岩、石膏、白云岩、石灰岩、花岗岩、陶瓷土、地热等资源在全省具有较大优势。现已探明资源储量88.27亿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单位国土面积主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为全省平均值的12倍。但人均资源量相对偏少,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8%,全国平均水平的66%。

  (二)矿床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矿山规模偏小。我市12个县区均有矿床分布,共有各类矿床316处,主要集中在苍山、沂水、平邑、沂南等县。现有矿床大多数为小型矿床,大中型矿床数量较少,为98处,占总量的31%,但大中型矿床资源储量所占比例较大,约占全市资源储量的80%。部分矿种资源集中度较高,比如铁矿主要集中在苍山县、沂水县,石英砂主要集中在沂南县、沂水县、苍山县,石膏主要分布在苍山县、平邑县,石灰岩主要分布在费县、苍山县、沂水县、平邑县。在苍山县发现的兰陵铁矿远景储量18亿吨,为国内罕见的特大型铁矿。

  (三)非金属矿产多,金属矿产偏少。全市发现的非金属矿产有51种,占已发现矿种的70%,矿产地多达2388处,水泥灰岩、石英砂岩、陶瓷土、石膏、粘土等资源极为充裕。金属矿种相对较少,只有金、铁、铜、铅有探明储量。此外,地热作为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在我市具有广泛分布,现已发现地热异常区49处。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成效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市始终把依法管理和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大力推进矿产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一)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日益完善。市政府编制实施了《临沂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20年),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在全市确定了各类开采规划区141处,其中重点开采区23个、限制开采区12个、禁止开采区106个,重点规划了四大矿业经济区,即苍山铁矿、石膏矿业经济区,平邑饰面花岗岩、石膏、金矿业经济区,沂南陶瓷、硅砂矿业经济区,沂水铁、钛、白云岩矿业经济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确定了河东汤头、沂南铜井、沂南松山、沂水许家湖四大温泉开发基地,重点发展以能源利用为主的供暖项目和以休闲、养生为主的旅游度假项目。为加快推进矿业经济发展,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矿业经济发展的意见》、《临沂市矿业经济发展规划》、《优势矿产资源和产业发展研究》等一系列文件将于近期出台。这些规划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实施,推动矿产资源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勘查、统一开发和统一管理。

  (二)地质勘查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加大深部找矿力度。近年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的原则,加大重点矿区、重点矿种找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54亿元,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共设立探矿权159个,勘查矿种21种,面积2199平方公里,确定了27个成矿远景区和16个找矿靶区,新增资源储量33.5亿吨;在全省率先采用航空物探技术,对市内金、铁、铜等金属矿产和金刚石成矿带进行普查,覆盖全市80%以上的国土面积;苍山兰陵地区铁矿勘查创造了斜孔绳索取芯2188.28米的国内最深、深部找矿见矿率最高、固体斜孔钻探速度最快三项记录,现已探明资源储量6.3亿吨;沂南县铜井金矿区探明储量200万吨,远景储量900万吨。加强境外资源勘查开发。鼓励矿业企业到市外和国外开展矿产勘查开发,建立资源勘查和开发基地,拓宽矿源供应渠道。目前,全市共有5家勘查开发涉外企业,拥有境外探矿权、采矿权50个,探明储量近10亿吨,年回运矿产资源300万吨。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市政府设立1000万元地热资源勘查基金,已实施勘查项目24个,探明地热资源年开采量553.5万立方米。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观唐温泉、智圣汤泉、颐尚温泉、东方瑞海等一批企业相继投产,拉动了当地服务业和旅游业快速发展。2008年我市被命名为全国第二个“中国地热城”,2011年以全国综合评估第一名的成绩,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

  (三)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大力推进矿山整合。为解决矿山“小、散、乱”、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开采粗放浪费等问题,我市组织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矿山整合,兼并重组,关小并大,采矿权、探矿权分别由2005年的1135个、238个压减至目前的538个、159个,压减率分别为52.6%和33.2%,大中型矿山比例由9%提高到34%,矿产资源进一步向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企业集中,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严厉打击违法开采行为。每年集中开展专项清理整治活动,严查严控无证采矿、超层越界、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近年来累计查办案件710起;在全国第一个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和矿山远程监控系统等科技管矿手段,对矿山企业井下超层越界采矿行为、现场生产情况及产量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矿产资源管理、税费监控和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在全省率先实行矿业权网上交易,近五年实现政府矿产收益6.7亿元。我市被国家10部委表彰为全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先进集体。

  (四)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快破损山体、采煤塌陷地、废弃矿井治理,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加大矿山恢复治理力度。严格征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全市共收缴1.03亿元;市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市以上财政治理资金1.85亿元,集中整治了38处损毁山体。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成功申报建设了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平邑归来庄金矿国家矿山公园3个国家级矿山地质公园,以及2个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个国土资源部首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3个国家级绿色矿山,数量居全国前列。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在全省率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去年以来市、县共发布三级以上预警信息87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起;着力构建群测群防体系,逐步建立起“乡村为主,预警到户”的市、县、乡、村、监测责任人五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开展16处地灾隐患点搬迁避让,将1928户、6525人整体迁至安全地区,这项工作已被列为20项民生实事之一,明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我市被表彰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单位。

  (五)矿产资源监督管理不断加强。我市成立了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联席会议制度,法院、检察、公安、监察、财政、住建、规划、国土资源等机关部门通力合作,定期研究决策重大事项。每年与各县区政府签订矿产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矿产资源管理第一责任人。严格矿产资源督察,聘请12名具有地质、采矿专业中级以上资格,长期在矿产开发、管理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矿产督察员,加强对重点矿种、矿区和地下开采矿山技术监管。加强矿山日常管理,对无证勘查开采案件增减率、矿业权人违法违规案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及时掌控矿产开发秩序动向;地下开采矿山定期向县区国土资源部门上报采掘工程进度图纸,相邻矿山定期进行图纸交换和互查,加强双向监督,严防越界采矿。强化矿山边界联防。与交界市签订了《维护边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协议书》,在跨边界的同一矿区内,交界双方均有对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权,实现了矿山无缝隙监管。经过长期地整顿规范,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维护了矿业开发秩序长治久安。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后备资源保障能力仍显不足。地质勘查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大,部分企业“圈而不探、探而未尽”影响了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接近枯竭,铁、金等优势矿种地质勘查程度高,后备找矿靶区少,浅层资源勘查潜力有限。二是矿产资源价值未得到充分显现。现有的527个矿山企业中,小型矿山占到了66%,开发企业“小、散、短、粗”问题比较突出,综合利用、深加工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依托本地资源加工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比重低。三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因采矿造成的土地、植被、山体破坏历史欠帐多,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影响较大,地质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艰巨。四是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仍不成熟。部分矿种开发缺乏有效调控,石膏等矿产品趋于饱和,石英砂等矿产品市场价格过低。

  去年以来,我市明确提出,要把矿业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和最大潜力所在,置于培育主导产业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到2015年,全市矿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主营业务收入3300亿元,实现利税430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和35%以上;培植形成10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的骨干企业,初步形成矿业“开采、加工、销售”一体,主导产业与连带产业、延生产业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局面。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要以优势矿产资源为依托,统筹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力做好资源保障、结构调整、规范管理、协调发展几篇文章,科学调控和规模集约开发利用资源,不断提高矿业对工业发展的带动力和财政增长的贡献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实施资源整合,全面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水平。矿山开发“小、散、乱”的现状,严重制约了矿业经济快速发展。要提升矿山规模。按照“保大压小、总量调控”的原则,编制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坚决关闭规模小、效益差、安全环保不达标的矿山,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的矿产开发新格局,促进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矿产开发重点县要高起点规划,将辖区内的矿山企业整合形成数家大型矿业集团。要优化空间布局。实行市场导向、政府推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源向优势地域和重点产业集聚,重点打造苍山、沂水、沂南、平邑“四大矿业经济区”,建立矿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布局优化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大幅提高保有资源开发利用效益。通过资源的高效配置、开发和利用,使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显现,并逐步培育形成我市矿业开发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矿山规模达不到规定要求,矿山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的企业不得进入矿产开发领域,重点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实现资源的高效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开发重点倾斜。引导支持矿业企业采取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等形式自主联合重组,鼓励采选加工一体化,把储量大、品位高的优势资源,优先配置给大型企业和技术领先企业,尽快培植一批成长性好、核心竞争力强、规模效益突出的矿业经济龙头企业。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矿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开展钛铁、石英砂岩、石膏、白云岩等矿种的产业链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采选加工工艺,延长矿业开发产业链,发展高效、绿色、循环产业。

  (三)加强矿产资源储备,切实增强资源可持续供应能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有力的资源保障是关键。要探索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市、县两级成立矿产资源储备机构,由市财政专设矿产资源勘查基金,通过收购储备商业性矿业权、登记空白地探矿权、出让国有和地方所有矿业权,进一步提升矿业权市场调控能力,调节和优化我市的矿业开发结构,增加矿业权政府收益。完善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减少矿业权非法转让、倒卖行为,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统筹国家和地方资金进行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对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的矿业权,以及投入不足的市场勘查项目进行二次开发,避免矿业权闲置,加快资源开发利用。

  (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矿业经济不能走原来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要推进“探、采、治”一体化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协调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边开发、边保护、边治理。严厉打击矿产资源违法开采行为,对无证勘查开采、超层越界开采、擅自转让、以采代探和关闭矿山复采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加强生态保护,将国有林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地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列入禁采区。加强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尽量避免资源开发造成的土地、植被和山体破坏,杜绝“一窝蜂”和“杀鸡取卵”式盲目开采,逐步实现矿地和谐。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