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人大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会议公报>>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临沂市201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21日

关于临沂市2011年度市级预算

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2012827在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临沂市审计局局长 李枝叶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201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审计基本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山东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今年的审计工作紧跟“四三二一”的总体思路和“过四五、双翻番”的奋进目标,定位于服务,立足于监督,着力于规范,圆满完成了201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任务。审计中,我们注重整合审计资源,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努力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人大监督预算执行和审批财政预决算提供客观依据。

从总体上看,审计对象大多为社会关注度高、资金量大的部门和单位,涉及转方式调结构、民生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政府投资等方面。共审计了财政、农业、交通、安监、规划等19个一级预算执行部门,延伸审计了87个单位;对地税税收、非税收入、社保资金、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等12个专题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涉及部门单位397个。通过审计,促进增收节支13.5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在推动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保障民生和维护经济安全、促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反腐倡廉和深化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及审计评价

2011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千方百计培植财源,狠抓财政增收,严格预算管理,切实改善民生,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3亿元,完成汇总预算的104.6%,增长22.3%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7;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类资金173亿元,收入共计314.3亿元。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4.9亿元,完成汇总预算的113%,增长20.5%;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29.3亿元,支出共计314.2亿元。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1亿元,加上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类资金51.1亿元,收入共计76.2亿元;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2.9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23.2亿元,支出共计76.1亿元。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均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助推经济发展措施得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扩内需、稳增长和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整合设立市级技改资金2000万元、技术创新奖400万元以及企业上市奖等,共落实资金5.6亿元,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兑付家电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补贴资金6.3亿元,直接拉动城乡居民消费52.5亿元。落实扶持外贸发展资金5868万元,促进外贸出口。加大资金运作力度,为中小企业累计提供“过桥”还贷周转金40.8亿元、融资担保和授信额度73.8亿元、帮助贷款2.6亿元。市级创投引导基金与3家创投公司签订了10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坚持用财政的钱做好民生的事情、用市场和社会的钱做好促发展的事项,全力支持各项民生事业。民生支出181.7亿元,同比增长34.4%,占全部财政支出的63.8%。其中,教育支出72.3亿元,增长39.3%,农村中小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800元和600元、寄宿生的生活费分别提高到1000元和750元,特殊教育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3000元,免除94.9万名农村、特殊教育学生杂费、课本费和18.9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规划、建设城区中小学32处,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两热一暖一改”和校舍安全工程。社保和就业支出34.9亿元,增长30.6%,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400元和每人每月240-300元,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扶贫、大学生“三支一扶”等政策,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医疗卫生支出34.4亿元,增长63%,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改善了城乡居民看病就医条件。

(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突破。拓宽融投资渠道,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面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全国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筹集市级城建资金18.8亿元,争取上级投资7亿元,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3.4亿元,用于图书馆、兵学博物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投入5.4亿元,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87.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790套、公共租赁住房4865套,棚户区改造1.1万户;安排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1.2亿元,扶持重点镇打造县域经济文化次中心建设。三农支出155亿元,新增灌溉农田和治理土地59.9万亩,解决25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实施农村住房与危房改造16.4万户,建设农村基础设施943个,支持了现代农业和农村事业发展,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五)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成效明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在今年的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张务锋市长对去年以来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审计局列出问题详细清单,向各被审计的县区和部门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并成立12个审计整改督查小组,采取审计回访、后续审计、列入现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跟踪督查等形式,检查审计结论落实情况,督促被审计单位吸取教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各级各部门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采纳审计建议,建章立制,防微杜渐,努力把问题的整改落到了实处。从总体上看,今年审计整改的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共查纠违规资金27.2亿元,审计结论落实率达到96%161个单位采纳审计建议278条,64个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75项,推动了财政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促进了财经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三、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

从审计情况看,各级各部门单位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努力加强财源建设,科学安排财政支出,聚财、理财、用财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和纠正。

(一)财政收支管理方面:一是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不高。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1%,从历年走势看,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2011年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1%,从历年走势看,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虽有所减少,但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县区财政收入增速不快。去年,县区共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6.1亿元,同比增长21.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从全省144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排名情况看,苍山、沂南、费县、莒南4个县区位次前移,其他8个县区的位次均为下降。三是预算支出进度不够均衡。受体制、机制和管理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预算支出年底较为集中,使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发挥应有效益。全市201112月一般预算支出70亿元,占全年的24.2%

(二)税收征管方面:一是未严格履行纳税义务。美银矿业、恒坤房地产等55户纳税企业没有如实申报缴纳各项税款3632.6万元。临沂经济开发公司16个单位未及时解缴代扣的税款1352.3万元。全市2011年还有部分新增工商户未及时办理税务登记。二是个别税种征管不到位。天工置业等5户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784万元,作为资源税入库。东山矿业等12个单位应缴未缴税收滞纳金149万元。10个县区2011年度未完全执行2%的地方教育附加征收新标准。三是有些地方存有引税行为。从审计抽查的乡镇税收征管情况看,均存有利用代开发票引税的现象。审计的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兰山区公路管理局、盛能奶牛胚胎工程公司、兆营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均存有使用非业务发生地税务部门代开发票的现象。市内县区、乡镇之间相互引税,不仅不能增加全市财政收入总量,而且造成了税款流失,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

(三)非税收入征管方面:一是应收未收非税收入。罗庄、河东、沂水3个县区水利部门应征未征水利资金609.8元。莒南县公路局等5个单位应收未收租赁费等非税收入1768.8万元。富城置业、鹏宇物流等6家企业欠缴土地出让金5210万元。二是坐收坐支非税收入。市农业环保监测站、莒南县国资局等31个单位收取房租、培训费等非税收入2306.8万元,未缴纳财政,用于单位各项费用开支。三是违规收费。盛庄街道办事处等10个单位违规收取赞助费、保证金等5041.3万元。审计的5家医院均存有自立项目、超过规定标准收费现象,涉及金额1022.4万元。

(四)民生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一是资金拨付不到位。兰山、平邑等5个县区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上级财政资金756万元未到位。河东、郯城等8个县区抗旱救灾、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等资金7691万元,滞留在县区财政及相关主管部门,未按照计划拨付。苍山、费县等4个县区没有及时配套水利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资金5734.6万元。二是资金管理使用不合规。罗庄区奶牛产业项目建设工程采取伪造付款凭证、虚开发票等手段,虚列工程款490万元。沂水、临沭等7个县区的部分企业通过少报缴费基数等方式少缴保险金1822.7万元。由于社保资金定期存款占比低、活期存款未执行优惠利率等原因,各险种保险金收益率普遍不高,平均收益率低于消费物价指数。三是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临港开发区西环路工程、临西十路绿化提升工程21个建设项目,没有进行招投标。莒南县农村饮水、郯城县马头拦河闸等24个工程,未按计划开工。费县部分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罗庄区灌区节水工程等8个项目,工程已经完工交付使用,未办理验收和决算。对27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算审计,审减工程造价6803万元。

五)部门单位财务管理方面:一是隐瞒收入。沂州实验学校、沂水机床厂13个单位收取资金1874.5万元,未纳入总帐核算。市建设中专、苍山经济开发区17个单位将拨入资金9013.6万元,列入往来帐户核算,其中列收列支4714.8万元,多年沉淀4298.8万元。二是违规列支费用。沂水中心医院、市城市出租客运管理办公室等11个单位发放奖金补助377万元。省农广校临沂分校、日东高速公路管理处等11个单位挤占项目经费238.5万元。市城市排水维护管理处等5个单位与所属单位政企不分,在所属单位报销费用等683万元。市质监处、城市公共客运管理办公室等44个单位使用不合规票据列支费用1870.3万元。三是纳税意识淡薄。市群众艺术馆、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等13个经营服务单位,未申报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税款868.7万元。有12个行政事业单位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税款255.2万元。四是资产管理不严格。市农村能源研究所、招商促进中心等51个单位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1.21亿元,未按照规定进行帐务处理;报废处置固定资产2651.7万元,未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审计还发现部分单位违规存储存放现金985.9万元,超限额使用现金列支费用1399.9万元。

(六)违法违规责任追究方面:一是山东沂水机床厂私分国有资产。在对山东沂水机床厂法定代表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该厂私设帐外帐2套,涉及资金820.8万元,其中已用于发放奖金福利等628.7万元。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以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罪被司法机关立案查处。二是郯城县地税局违规征收税款。在对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时,发现郯城县地税局将企业所得税变更为资源税入库784.5万元,将100.1万元的税款作为罚款收缴县财政。市地税局已将该局5名责任人调离工作岗位,其中有4人受到了行政处分。三是郯城县农技推广中心套取资金。在对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专项审计时,发现郯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9年以印刷费、肥料款名义套取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4.4万元。郯城县人民政府已给予该中心主要负责人行政记过处分,并追回了套取的资金。四是河东区相公中心卫生院新农合办公室重复报销医疗费。在对社保资金专项审计时,发现河东区相公中心卫生院新农合办公室2011年为参保人重复报销医疗费3003元。河东区卫生局已给予该院3人行政处分,调离工作岗位2人,并追回了重复报销的医疗费

对这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法出具审计结论,区别情况进行了处理处罚,并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各被审计单位正在采取措施,落实审计结论,整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审计部门将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认真整改,按照《审计法》的要求,向市人大报告整改情况。

四、审计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是强化财源建设。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财税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大力支持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财政政策与投资、土地、环境保护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注重发挥宏观调控的整体合力。加快推进经营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清理规范招商引资中各种优惠政策,通过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和发挥特色优势来增强区域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财源增长

二是狠抓增收节支。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加强税收综合分析,深入挖掘增收潜力,认真纠正个别地方和单位引税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推进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改革,加大对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水利资金等收入的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时解缴入库。严格预算支出管理,从严控制发放奖金补贴,切实压缩不合理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三是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加强涉农、教育、社保等专项资金的管理,规范核算程序,进一步明确使用范围、拨付流程、时限要求和违规责任,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防止挤占延压。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法人制度,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加强对重点支出的绩效评价,确保专项资金合理分配、安全运行、高效使用。

四是加大监管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财经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增强法制意识、节约意识和预算控制意识,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内控规章制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并抓好对所属单位财务的监管,防止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屡查屡犯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