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人大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会议公报>>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临沂市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2年12月21日

关于临沂市2012年上半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2827在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庄光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报告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按照“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好中求快‘过四五’、富民增收‘双翻番’”、“三年倍增、五年跨越”的奋斗目标,紧扣主题主线,突出“稳中求进、进中求快、能快则快、快中求效”的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三项重点工作,经济运行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15.4亿元,增长11.8%,比全年预期增长目标高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10.2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563.5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为9.353.537.2

(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亩产397.2公斤,增加12.9公斤,增长3.4%;总产221.1万吨,增加9.7万吨,增长4.6%。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新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2.9万亩,新认证“三品”63个、注册商标90个、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11个,“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累计建成水利工程2496个,抗旱夏播任务全面完成,人畜临时性饮水困难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工业经济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15亿元,增长18.5%。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159.9亿元,增长21.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5.5%,拉动全市增长14.4个百分点,对工业产值的贡献率为65.7%“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95.8亿元,增长18.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4%。“双50”企业完成产值915.3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3265.3亿元、193.3亿元、283.6亿元,分别增长20.8%16.4%19%。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59家,同比增加162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496家,同比增加154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千亿级主导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培植县域主导产业的意见》,市县产业定位进一步清晰。三是服务业发展平稳。商文旅引领战略深入实施,国际商贸城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争取工作进展顺利。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首届中国沂河文化体育旅游节成功举办,屠苏岛旅游开发、鸿儒国际文化广场、蒙山旅游区、苍马山旅游区、沭马风景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服务业实现地税占全部地税的比重达到52.2%;实现旅游收入141.7亿元,增长23.4%,比全年预期增长目标高3.4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平稳增长。一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重点项目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召开了重点项目支撑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现场办公会、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继续实施市级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各县区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2.9亿元,增长22.5%,比全年预期增长目标高2.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9.1%21.8%23.5%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完成投资544.3亿元,增长31%;亿元以上项目241个,同比增加82个,完成投资190.8亿元,增长83.5%,同比提高27.5个百分点。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门槛由1亿元提高到2亿元;220个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6.4%,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完成投资344.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0.1%,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695亿元,增长22.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7.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5.7亿元,增长27.3%,同比提高16.3个百分点。二是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37.6亿美元,增长21.3%,比全年预期增长目标高1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7亿美元、进口18.9亿美元,分别增长10.7%34.1%。骨干产品出口支撑作用明显,家用纺织品、工程机械、木质板材、金属制品、建材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7.2%49.4%24%20.6%18.4%,合计拉动出口增长8.6个百分点。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238家,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7家,累计出口额占全市的33.2%。新批外资项目15个,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三是消费需求增势平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4亿元,增长15.1%。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569.9亿元,增长15.3%;乡村实现零售额185.5亿元,增长14.5%。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98.8亿元,增长14.9%。商品房销售面积235.7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79.3亿元,增长10.1%。物价总水平继续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

(三)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财税收入平稳增长。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半年过百亿元,累计完成105.3亿元,增长18.5%,高于全年预期增长目标2.5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5亿元,增长12.1%,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1.3%。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项主体税种完成40.7亿元,增长22.6%。全市国地税收入156.6亿元,增长15.2%。其中,完成国税收入82.9亿元,增长10.7%;完成地税收入73.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6%。县域财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县区累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7.3亿元,增长28.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二是金融信贷持续较快增长。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43.8亿元,比年初增加338.8亿元,同比多增61.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33.9亿元,比年初增加200.2亿元,同比多增45.2亿元。积极开展县域经济政银企合作,在10个县区召开了县域政银企合作推进会,累计为959家企业签订贷款协议306亿元。9县贷款新增111.5亿元,同比多增49.8亿元;县域贷款增量占比55.7%,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县域新增存贷比达到65.9%,同比提高22.7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3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645元,分别增长15%18.7%,分别高于全年预期增长目标4个和7.2个百分点。

(四)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一是中心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完成城建投资21.5亿元,增长14.3%,其中市区完成投资14亿元,增长27%。北城新区二期建设顺利推进,中心城区确定了13个片区改造计划,其中沂蒙革命纪念馆、巨灵集团、南坛、体育场等7个片区基本完成征收工作。兰山区“三城三片”建设步伐加快,罗庄区“一城五基地”、河东区“五区托一城”规划启动实施,中心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二是重点镇强力推进。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3亿元。新型工业园建设势头强劲,新上工业项目120个,完成投资54.4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19个,到位资金66.8亿元。小区宜居园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农房建设项目346个,开工建设农房6.5万户,占年度计划的68%;实施危房改造1.2万户;完成“三上”工程社区达到446个。农业示范园、文化商旅园建设初见成效,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市实施重点镇优先发展战略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全省推广。三是东接南融战略深入实施。按照东接南融战略的要求,重点开展了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合作,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招商引资内资项目中,来自长三角、珠三角、胶东半岛及周边地区投资达129.8亿元,占全市引资总量的73.2%。成功举办了“牵手央企、转型发展”临沂(北京)招商引资洽谈会、2012香港山东周临沂市外资项目签约仪式等重大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五)保障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项民生大事”、“二十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上半年,137个民生事项全面启动实施,按计划完成进度129个,占总数的94.2%。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94.7亿元,同比增长23.1%,占财政总支出的64.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标准化幼儿园、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校舍安全、“两热一暖一改”等稳步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万余套,占省下达计划的74.7%,竣工5865套,占省下达计划的65.2%。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6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54.8万人,参合率99.9%,筹资标准人均达30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城区空气质量改善、中心城区水质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环保专项整治三场攻坚战扎实推进。第四届省园博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总的看,我市经济发展好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区域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虽然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保持了较好水平,但与周边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低于菏泽1.5个、宿迁4.4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低于菏泽2.2个、济宁1.5个、宿迁15.4个百分点,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二是部分企业和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受行业整体低迷、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全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1.6%,两者剪刀差为1.7个百分点,企业盈利空间缩小。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回落22.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也呈现回落,1-6月份为6.8%,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三是转调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县区上马石化、镍合金项目热情高涨,这些项目虽然见效快、财税贡献大,但耗能高、污染重,过快增长不利于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给节能减排带来很大压力。木业、陶瓷、钢铁等传统产业,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国内其他产区转型、节能环保形势趋紧的背景下,“布局散、链条短、品牌小、效益低”的老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亟需以全市为单位加快转型升级。四是财政增收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增值税持续低速增长,除一季度增长18.4%以外,其他月份增幅均低于15%,上半年增幅较一季度回落6.2个百分点。主体税种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0.2个百分点,支撑作用减弱。受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退税优惠政策取消等多项政策性减收因素叠加影响,实现全年财政收入目标和“三年倍增计划”面临较大压力。五是商品房销售出现波动。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市场逐月走低,销售面积持续下滑,1-3月份、1-4月份、1-5月份、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23.7%14.5%4%2.6%

二、关于做好下半年工作的对策建议

下半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全市领导干部会议部署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能快则快、快中求效”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突出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三项重点,坚定不移抓产业,全力以赴上项目,创新驱动促转型,推动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针对全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下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动全市三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一是着力培植全市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培育千亿级主导产业的意见》,各专线尽快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作推进方案,提出骨干企业培育、配套园区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政策支持、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生产要素保障等措施,确定分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同时,对照产业投资计划,开展产业招商,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条紧缺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着力培植县域主导产业。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培植县域主导产业的意见》,引导各县区按照产业布局要求,集中资源培植县域主导产业,加大投入抓技改,围绕产业抓招商,加快引进和培植一批有影响的行业龙头企业、高附加值大项目,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和区域性品牌。三是着力培植优先发展重点镇主导产业。结合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按照县域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把重点镇打造成为支撑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引导其他镇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文则文的原则,做出特色,做出品牌,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着力推动企业积极应对当前各种困难。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企业应对当前困难。结合开展服务企业“四比四看”活动,深入重点企业调查走访,建立重点企业风险控制台帐,实行“正常、关注、高度关注”三级管理制度,每10天调整一次管理级别。对资金链已经出现异常苗头或有可能出现异常的重点企业,逐一成立高规格的帮扶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化解企业风险。二是千方百计为企业破瓶颈解难题。在扩大金融信贷规模的同时,切实用好参照执行中部政策、民间融资规范管理试点等机遇,大力争取中央和省扶持资金,引导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聚集。统筹安排用地指标,有限土地指标保重点,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大项目,及时提供用地保障。三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帮助出口企业巩固美欧等传统市场,开拓非洲、南美洲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鼓励企业抓住经济下行带来的低成本扩张机遇,到目标市场建立区域营销中心或加工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及时引导部分出口企业调整营销策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开发国内市场,实现企业正常运转和效益增加。

(三)着力推动“双轮驱动”战略稳步实施。一是着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具体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和实施步骤,对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研究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招引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项目,扶持本地骨干企业在做强主业的同时,新上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二是加快推进技术改造。集中优势资源,在项目、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着力抓好“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领域的重点技改项目。落实好技改项目进口设备免税、增值税转型等政策,鼓励企业对标产业高端,制定技术改造路线图,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着力培植新兴服务业。鼓励主导产业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将主导产业发展涉及到的研发、销售、物流、设计等资源有效整合,大力发展为主导产业配套的科技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聚园区运作模式,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规划建设一批载体单位明确、主业特色鲜明、创业环境优越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园区。是严格控制部分行业无序扩张。针对冶金、化工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市场前景,本着“适度、有序、严控”的原则,对县区新上冶金、化工且不符合县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鼓励借助“飞地政策”跨县区落地发展。五是利用市场倒逼机遇扶优扶强。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重点扶优扶强,增强市场主体应对危机能力。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或建立战略联盟,鼓励生产要素向大企业集团集中,引导有优势的中小企业积极为大企业开展配套。严格限制长期粗放经营、技术水平低下、结构调整缓慢、不适应市场变化的中小企业发展,倒逼中小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四)着力推动重要经济增长点形成支撑。一是加快培植矿业经济增长点。推进矿产资源与核心技术、市场需求、战略投资者和产业链条“四方集聚”,实施资源整合促进集约节约开发利用,对接战略投资者上大项目,加快打造苍山、沂水、沂南、平邑“四大矿业经济区”。二是加快培植商城经济增长点。尽快出台临沂国际商贸城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加快建设查验中心、跨国采购中心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支持更多具备条件的市场主体到国外办市场或设立营销中心,加速商城国际化进程。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开展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发展。三是加快培植临港经济增长点。抓住莒南县和临港区整体被列为省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3个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方案获批的机遇,全方位对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在抓好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招引一批钢铁、石化、国际物流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加速临港经济产业带崛起。四是加快培植民营经济增长点。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民间投资、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资金、用地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稳定生产经营,促进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骨干企业。支持重点民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加速向百亿级大型企业迈进。

(五)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是稳定市场心理预期。适时发布房地产市场权威信息,引导消费者理性看待临沂房地产市场,稳定心理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消除观望情绪。二是加强土地调控。适当提高土地开发门槛,对开发面积低于5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以及开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但开发企业注册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的,一律不予核准。加强土地竞买主体开发资格的审核把关,推动优质地块向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开发企业集中,提升项目开发品质和城市建设水平。三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在保持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同时,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开发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四是规范房地产项目审批程序。研究落实提升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环节服务效能的措施,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着力推动财源壮大和支出结构优化。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完善财政激励政策相关配套措施,研究出台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资源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实施细则和办法,进一步健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加大税收征管、稽查和清欠力度,深挖增收潜力,切实把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为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和“三年倍增计划”打下坚实基础。按照“用财政的钱做好民生事情、用市场和社会的钱做好促进发展事项”的要求,大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从紧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解决民生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把更多的财政“蛋糕”切给民生,确保“十项民生大事”、“二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实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在中共临沂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