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人大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会议公报>>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临沂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3年09月11日

——2013822日在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庄光海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各级全面落实“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科学应对和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凝心聚力,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5.1亿元,增长11.4%,高于年初计划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2.3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9.19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3.6亿元,增长11.9%从投资看,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5亿元,增长21.5%,高于年初计划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1.4亿元、494.9亿元和428.7亿元,分别增长24%19.9%23.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82.5亿元,增长21.8%。项目支撑有力,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达522个,同比增加281个,项目数居全省第1位;220个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99.1%;引进在建市外招商项目275个,到位资金200.3亿元,增长19.4%从消费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4亿元,增长13.1%,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低于年初计划1.9个百分点,其中受物价回落影响预期增长0.6个百分点,国家鼓励消费政策陆续退出影响0.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下降影响1个百分点。从外需看,实现进出口总额41.3亿美元,增长9.8%,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低于年初计划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21.1亿美元,增长13.1%,高于年初计划5.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3.8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平稳健康运行。市政府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临沂科学跨越发展的总抓手,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集全市之力推进“10+6产业计划、“1531骨干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一是农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夏粮单产、总产再获丰收,分别为389.5公斤和39.7亿斤;沂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创建市级优质农产品产业示范园区59个,新增“三品一标”33个,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个、企业农产品品牌40个,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苍山)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和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二是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4.3亿元,增长16.5%,高于年初计划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食品、化工、机械、冶金、木业、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完成产值3127.2亿元,增长19.6%;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植的200家骨干企业完成产值1415.2亿元,增长21%;产值过亿元企业846户,同比增加254户,其中百亿级企业2家、50亿级企业6家、30亿级企业2家、10亿级企业29家。三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公路货运量1.7亿吨,货运周转量491.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6%9.6%。实现旅游总收入170.5亿元,增长17.5%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1009.5亿元,增长16.4%;地产品交易额326.1亿元,占全部交易额的32.3%出口11.2亿美元,增长438.5%;物流总额1238.8亿元,增长17.9%

(三)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一是财税运行良好。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2.5亿元,占预算的56%,增长16.1%,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93.9亿元,增长27.9%,占公共财政收入8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税收比重居全省第1位,非税收入完成18.6亿元,下降20.8%。国地税收入185.1亿元,增长18.2%,国地税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1%,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87.6亿元,增长5.8%,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地税收入97.4亿元,增长32.2%,增幅居全省首位。二是金融运行稳健。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76.5亿元,比年初增加431.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356.7亿元,比年初增加197.7亿元,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均居全省第5位,其中中长期贷款731.3亿元,比年初增加85.3亿元,同比多增48.7亿元。不良贷款余额60.7亿元,较年初减少4.7亿元,不良贷款占比2.58%,较年初下降0.4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双下降。

(四)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37.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国地税比重达57.7%,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高于工业税收占比21.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4%,较年初提高0.4个百分点。二是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上半年,服务业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加快5.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41.3亿元,增长120%,同比提高100.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完成投资354.5亿元,增长34%,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三是节能减排形势趋好。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30.8万吨标准煤,增长10.3%,增幅逐月回落,比1-5月份回落6.1个百分点。全市42个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达到93.8%,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5天,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

(五)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加快。一是城建投资增长较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和县城功能。上半年,完成城建投资35亿元,增长62%,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中心城区完成投资25亿元,增长78.6%。蒙山大道高架路、沂河路-西外环立交桥、开罗大桥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列入“十二五”规划的6座县城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二是重点镇建设势头良好。突出功能兴镇和产业强镇,提升产业支撑力和设施承载力。上半年,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新上工业项目120个,完成投资49亿元;招商引资项目86个,合同金额380亿元,到位资金65亿元;投资22亿元新开工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三是“两区同建”扎实推进。实施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同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行政村规模调整扎实开展,行政村数量由7151个减少到3990个;规划确定农村社区1469个,“两区同建”社区104个,配套产业园区规划建设114个,其中农业园区49个,工业园区47个,服务业园区18个;新建农村住房5.5万户,改造危房8013户。

(六)发展要素支撑更加有力。金融方面,上半年,全社会融资总额378.2亿元,增长31.4%;史丹利、翔宇、临矿、华盛江泉4家骨干企业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18亿元;成立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临沂管理中心,新挂牌企业3家;中信银行、日照商业银行、费县梁邹村镇银行开业运营,莱商银行、威海银行获批筹建;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着手组建临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土地方面,就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土地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具体措施,最大限度挖掘用地潜力。上半年,实现政府土地出让收入85.3亿元,增长58%,其中收益15.4亿元,增长64%科技方面,48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90家;临沂科汇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瑞电子、隆科特获批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临沂应用科学城开工建设,中关村软件产业基地落户临沂。

(七)民生改善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0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07元,增长13.5%,均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万元,增长17.8%,与居民收入较为匹配。二是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各级财政民生支出114亿元,增长16.9%,占财政总支出67.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40亿元,增长2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亿元,增长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2亿元,增长19.2%;农林水事务支出16亿元,增长29.4%;医疗卫生支出25.7亿元,增长13.8%三是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三区及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370元,九县及临港区、蒙山旅游区提高到340元;三区及开发区、蒙山旅游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220元,各县调整为每人每月1080元。开工建设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14524套,完成省下达任务的 68.5%四是就业形势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7.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3万人次。

二、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同期不同程度下滑。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趋缓,上半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4个、2个、1个、2个、11.5个和2.4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生产经营形势面临困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增幅同比分别下降4.1个、4.8个和4.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4.2个、3.9个和6.5个百分点;重点培植的200家企业有61家主营业务收入、73家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三是外贸出口稳定增长难度较大。部分产品出口下滑态势未显好转,8大类出口产品除机械电子、建材产品外环比均不同程度回落,6月份园林机械、家纺、钢材、化工产品、花生及制品分别下降51.7%14.9%10.6%8.9%2.3%;出口额前50家企业有20家出现负增长,主要涉及食品、纺织和机械等产业。四是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在流动性紧张、民间借贷较热情况下,我市部分企业和项目资金需求受规模与时间双重约束,出现还旧容易贷新难、贷款审批时间显著拉长等情况,个别企业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可能性较大。五是财政增收难度较大。国家推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中小企业减税、实施“国五条”加大房地产业调控力度,都将对我市税收收入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艰巨。

综合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成绩和问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在国际主要经济体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释放改革红利、下放审批权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中长期利好因素作用下,预计下半年经济将延续基本平稳态势。从我市下步经济趋势看,随着市委市政府“10+6”产业计划和“1531”骨干企业培育计划的强力推进,将形成新一轮产业大投入大发展局面,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将日趋向好,赶超跨越、转调升级步伐将不断加快,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具备有力的支撑条件。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好中求快过四五、富民增收双翻番”和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抓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220个市重点项目、80个大项目好项目和11个省重点项目,全力靠上督导推进,全力给予要素保障,力争早投产早达效。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对接,加快启动实施我市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或专项规划的项目。以纳入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尽快开工建设临岚高速、北疏港通道等重要疏港基础设施,全力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出港码头”;用好建设专项资金,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区内交通、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老城改造提升和重点片区开发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

(二)加快现代产业建设。坚持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招大引强相结合,全力推进“10+6”产业计划,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存量调整优化方面,集中优势资源引导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推陈出新,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优势;增量招大引强方面,搞好现代产业体系招商信息“百日大会战”,开展“三个拜访、一个下访”活动,着力策划并重点引进一批资源利用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委托招商力度,落实委托招商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一次性打包有关项目,委托中介、外包机构进行招商。加快培植骨干企业,实施“1531”骨干企业培植计划,对重点培植的200家骨干企业,逐一制定培植方案,对当前生产经营和出口形势较为困难的行业企业,千方百计帮助排忧解难。

(三)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在融资上,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力争下半年贷款增量不低于去年;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支持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到场外市场挂牌交易,鼓励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加快运作临沂城投集团,尽快形成一定规模的融资能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引进一批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基金、财务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依托临沂商城,规划建设财务结算、第三方支付等平台。在用地上,加快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推进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土地,搞好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拓展用地空间,集中土地保重点、保产业、保急需;强化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掌控经营城市主动权,实现政府土地收益最大化。

(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落实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投入、平台、人才、研发四个关键环节。完善财政资助和税收减免政策,用好市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争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针对“10+6”产业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建设一批公共创新平台,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大人才政策配套落实力度,出台《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办法》、《鼓励引荐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打造引才留才氛围和环境。支持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

(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制定出台《现代城镇体系规划》,理清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和其他城镇关系,促进合理分工、互补发展。做好中心城区控规、片区详规设计特别是重点线、轴、片区的城市设计,为规划审批、土地出让和招商引资提供依据。围绕构建城市外环道路骨架、健全城市生态体系、优化城市组团空间布局、搞好旧城改造,做好交通、水系、生态等专项规划,北城新区产业支撑规划和南部采空片区策划。加快编制“两区同建”规划,在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基础上,按照服务半径2公里左右、人口3000-10000人的标准,打造一批宜居宜业、产业繁荣的新型农村社区。

(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四比四看”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为企业发展解决一批实实在在地问题。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到100项以内,着力打造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费用最低、时限最短的发展环境。组织开展“6100”临沂行活动,组织客商到临沂参观考察、洽谈投资,多方推动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办好中国(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坚持举办节会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加强与客商对接,营造浓厚办会范围,进一步提升临博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做好金融风险防范。高度关注资金流动性不足由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蔓延、实体经济向金融体系传递风险的情况,切实用足用活用好国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积极协调银行不抽贷、不压贷,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严密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运行。加快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步伐,充分利用贷款核销、资产重组等途径,提高化解处置效果,确保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双下降”。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和民间融资服务公司的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各类违规行为,促其合法合规运营,不断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及时做好非法集资处置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证券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财产、保险欺诈等各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探索建立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八)确保财政稳定增长。做好“营改增”试点和省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县财政体制,构建市与县区财力同步稳定增长机制,调动各级政府科学发展、壮大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促进现代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骨干财源。密切关注税源变动趋势,通过科技治税、以票控税等措施,加强对主体税种、骨干税源和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加强对直接变相的财税虚收空转行为的严查严治,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落实好综合治税措施,加大税收清欠力度,确保按时完成“三年倍增计划”。依法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将非税收入比重控制在合理区间。

(九)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百日集中行动为抓手,以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为重点,综合施策、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新型城市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15个发展主体严把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两高一资”项目审批,中心城区三区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修改完善现有产业规划,逐步关停或搬迁现有冶金、焦化、建材、化肥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全力整治超标排放有害物质企业。完善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加强综合整治,抓好工业粉尘、建筑扬尘、燃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等治理。

(十)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研究出台民生保障体系规划,集中力量把有条件办好的基本民生事项、弱势群体生活保障问题一次性解决好。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三公经费”,集中财力保障民生。扎实推进年初确定的各项民生大事和民生实事,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标准,不折不扣落实,保质保量完成。扎实开展深化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和“结亲连心”活动,发挥行风热线、“12345”热线、书记市长热线等平台作用,畅通联系群众渠道,确保群众反映的事项及时得到帮助解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在中共临沂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