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人大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会议公报>>常委会公报>>正文

临沂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临沂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2013年09月11日

2013822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庄光海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临沂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结构调整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1685.1亿元,同比增长11.4%公共财政收入112.5亿元,增长16.1%;夏粮总产量39.7亿斤,收获“十连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4.3亿元,增长16.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35亿元,增长21.5%;实现进出口总额41.3亿美元,增长9.8%;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7.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3万人次。总的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对此表示满意。

会议指出,在上半年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环境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我市跨越赶超与加快转调任务仍很艰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区间财政收入增幅差距扩大,产业层次相对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5.5个百分点,高端项目偏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7%,列全省第14位。六大高耗能行业消耗了全市七成以上的能源,只创造了三成多的产值和两成多的利税。在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压力下,全市工业企业累计产品销售率、产能利用率、利润增速均出现下滑,税收贡献减少,上半年工业每百元GDP贡献税收7.9元,较去年同期(8.8元)下降10.2%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压力较大,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金融机构存贷比有所降低,民间融资领域、个别企业资金链存有风险隐患。

为进一步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会议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全市经济科学跨越发展。要牢固树立围绕提高质量和效益抓经济的导向,立足我市人均GDP和人均公共财政收入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经济发展面临转型与赶超双重压力的实际,积极扩大高质量的投资和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加快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特别是技改项目建设进度,认真谋划和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全面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努力推动我市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等质量效益指标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建议研究制定产能过剩行业化解方案,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把落实中部地区政策当作长期任务来抓,及早谋划,争取更多符合产业政策范围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发展规划。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增长的重要契机,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努力开拓外需市场,实现商城国际化新突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继续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努力促进县区之间、城乡之间平衡发展。

二、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要紧紧围绕“10+6”产业计划和“1531”骨干企业培植计划,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以加快转型为着力点,发挥近海临港及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努力把存量做大做强,实现增量招大引强,推进三次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百亿级骨干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明晰产业定位,促进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工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增强服务业对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力争完成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和蒙山、沂沭河沿岸生态特色,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特别是三大开发区的集聚辐射作用,构筑质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平台。

三、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认真研究城镇化发展规律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结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规划现代城镇体系,强化规划约束力,促进新型城镇化规范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生活等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承载能力。要强化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经济、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空间,推动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发展,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不断释放内需潜力。要认真贯彻中央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户籍、土地、社保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消除城乡壁垒,为新型城镇化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

四、破解发展瓶颈,创造优良营商环境。充分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大重点领域资金扶持力度,提高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服务实体经济。加强信用体系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依法打击非法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预防并及时妥善处置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事件,促进金融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均衡财政支出,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争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科技进步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积极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智力保障。提升投资软环境,压缩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优化生产要素保障,积极向上争取降低我市工业用电执行价区,力争工业电价不高于济宁、枣庄、菏泽等鲁南经济带城市,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提升城区空气质量,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各项约束性指标。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集中更多财力用于民生事业,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办好年初确定的各项民生大事、实事。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建立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认真落实我市《关于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加快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使更多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早日受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险救灾、食品卫生和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