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人大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会议公报>>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

2014年01月10日

——20131225日在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庄光海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中期情况,请予审议。

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纲要》,是我市“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转调创进程和实现赶超跨越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省发改委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发改委坚持全面评估和重点评估、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组织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

一、《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纲要》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委“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统筹推进“三年倍增计划”、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商城国际化、新型城镇化、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较快态势,主要指标增幅好于全省全国、位次处于全省领先或实现前移,规划实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纲要》共提出四大类32个主要发展指标,预期性指标22个,约束性指标10个,截至2013年上半年,有28个指标达到或超过时间进度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合物排放等3个指标未达到时间进度要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1个指标由于省未分解原因未进行评估(详见附表)。从中期评估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经济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两年年均增长12%,预计今年达到3300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78.6%。“三年倍增计划”提前完成,预计今年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16元,完成规划目标的93.5%,三年年均增长23%,高于规划目标8个百分点,税收占比累计提高10.6个百分点。内需和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2000亿元、1500亿元,进出口总额接近80亿美元,两年年均分别增长23%16.6%18%

(二)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进展。三年来,紧紧围绕《纲要》提出的现代产业培育和发展重点,制定出台了主导产业发展、骨干企业培植、商贸物流业升级、优质农产品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150.338.7调整为2012年的9.67:48.57:41.762012年新口径375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50亿元,同比增长19%;“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4.1%。服务业发展优势持续扩大,第三产业占比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保持全省第3位,商贸物流业态加速升级,文商旅融合发展,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积极争取,我市被列入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现代农业基础更加稳固,2012年粮食总产首次超过百亿斤大关,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547万亩。围绕支撑转调创进程,三年来共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660个(含结转),累计完成投资突破2000亿元。科技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新增86个达到210个,一半以上规模企业开展了实质性产学研合作。金融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000亿元和2000亿元。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1.3%,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预计今年将超过53%,达到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三年来,严格落实“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六片、组团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实施了北城新区、西部新城、经济开发区、汤泉旅游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拉开了城市框架,2012年中心城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185万人、186平方公里。世界杯滑水赛、国际帆船赛等高水平赛事相继在我市举办,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中心城区强力带动下,9个县城同步加大综合开发改造力度,“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县域综合承载力和产业人口吸纳力得到显著提升。12个市级重点镇开发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有22个镇入围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李庄镇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计划实施“两区同建”的社区达104个,配套产业园区规划建设114个,园区建成后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可直接带动24万农民就业。

(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呈现新局面。牢牢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批准我市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多元化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件基础。2011年以来,枣临铁路、临枣高速、青临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建成通车,205国道临沂段改造示范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晋中南铁路大通道临沂段、沂沭铁路、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临沂港、鲁南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与商城国际化和商博会相配套的重大设施陆续投入使用。能源、水利、城市公用工程进展顺利,华能2×350兆瓦工程2号机组、临沂城30万吨供水东线工程、1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和三河口隧道、环城快速北环路和南环路相继建成使用,在全国率先实现天然气乡镇全覆盖,累计完成城市污水管网工程建设400余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220万平方米。

(五)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两型社会”建设第一阶段三年改革试点目标任务已顺利完成,新一轮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试点正有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216项清理至110项,建立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政府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确权发证工作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成效逐步显现。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郯城县、平邑县2011年被确定为省财政直管县试点,今年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市对县财政体制,目前“营改增”试点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服务公司分别达到9家、28家和90家,三年累计发行企业债券8支、融资75亿元。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层次,201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8.6亿美元、利用外资2.69亿美元、境外投资3.58亿美元,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先后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临港区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六)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2011年,以我市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为重大契机,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全面确立了“十二五”期间的十项民生大事和2011年至2013年重点抓好的二十件民生实事。目前,二十件民生实事均全部按计划或超额完成。截至今年6月份,公共财政支出累计达到520.2亿元,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保持在65%左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转移培训工程已提前超额完成,今年制定实施了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十项政策措施,临沂零工市场建设运营做法被全省全国推广。最低工资标准逐年提高,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蒙山旅游区已提高至1220元,各县已提高至108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基础养老金标准已提高至每人每月65元。“一创六建”活动完美收官,2011年底我市以地级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带动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各项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完善,“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运行取得良好效果。

二、《纲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经过三年努力,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但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条件的变化,全面完成《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一是经济运行质量亟待提高。2012年,每百元GDP创造公共财政收入仅5.7元,分别低于全国6.1元、全省2.4元;六大高耗能产业占用规模以上工业78%的能源,仅创造了36%的产值;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到69.2%;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研发投入占比等指标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程机械、木业、化工、陶瓷等行业转型升级任务较为艰巨。

二是扩大消费任务较为艰巨。2011年和2012年,消费贡献率分别为32.1%35%,分别低于投资贡献率32.8个和27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受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刺激政策陆续退出、物价涨幅逐年回落、高档餐饮住宿企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2011年的18.1%回落至2012年的15.1%,预计今年增长13.3%左右,与实现18%的规划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骨干企业培植压力较大。2012年,我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工业企业仅有7家,仅占全省总量的6.6%,收入前100户企业中有73户主营业务收入不超过30亿元。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居全省第3位,但小微型企业占89.7%,户均主营业务收入2.1亿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7.9%,纳税百强门槛仅为3219万元。大企业大项目县区布局仍不均衡,部分县区仍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四是城镇化配套服务相对滞后。按户籍计算的城镇化率低于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10个百分点左右,与全省基本一致。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约束下,城乡就业、医疗、教育、计划生育、土地流转等体制障碍依然存在。当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还比较明显,新增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县城,农村社区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设施仍比较缺乏。

五是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根据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到2015年底,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总量要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2%12.4%18%16.5%。截至2012年底,上述前三项指标分别削减3.38%0.6%7.96%,氮氧化合物不降反增6.51%。今年进入12月份以来,我市遭遇持续多日的严重雾霾天气,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目前,六大高耗能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排放总量的87.5%,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占全市排放总量(不含机动车排放)的79.2%,部分县区仍在加大钢铁、化工类项目招引建设力度。

三、“十二五”后半期的工作重点

明后两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过四五、双翻番”奋斗目标的决定时期,更是实现“与全省同步、比全国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加速时期。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和我市视察时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在支持革命老区发展、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等领域重大政策措施,加快“凤凰涅、腾笼换鸟”,着力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开创科学跨越发展新局面。

(一)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心,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努力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一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10+6”产业计划,重点依托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临港区和各省级开发区,加快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链大项目。突出抓好沂星电动汽车产业园、富士康金机商贸城、众泰汽车产业基地等投资过5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尽早投产达效,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二是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国家和省关于产业转型升级部署要求,针对我市工程机械、木业、陶瓷、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尽快制定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积极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强化能源、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全面落实项目清理、产能退出、兼并重组、产业布局等各项任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对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三是大力培植骨干企业。按照骨干企业培植“1531”工程,加快组织实施改造提升、技术突破、招商选资、企业管理、市场开拓、两化融合六大工程,重点培植终端高端型、技术创新型、行业引领型、龙头带动型、职业管理型企业,打造一批100亿级、50亿级、30亿级和10亿级骨干企业。四是努力破解要素制约。加快完成6万亩增减挂钩任务,统筹使用好3万亩市级调剂指标,加大标准厂房建设扶持力度,搞好低效用地二次开发,严格执行新增工业项目准入条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发挥投资基金、专项资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上市、发债、私募等直接融资比重,高水平办好资本交易大会,有效提升金融保障水平。

(二)加快打造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牢牢抓住国家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和实施《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的重大机遇,全面启动国际商贸名城建设,高水平编制实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深度整合中心城区商贸物流资源,构筑“一核三圈、北外南内、六大板块”空间布局,各责任主体严格按照流程图和时间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建设国际商务区、改造提升商贸市场等十大任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商城和物流基地时指示要求,制定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抓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内陆扩大开放的难得机遇,加速与青岛、喀什等沿海沿边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以建设国际商贸名城为契机,突出抓好省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贯彻落实,带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旅游业提升跨越发展,统筹发展中心城区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商贸旅游;放大文化、市场、物流、优质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加快提升书圣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蒙山旅游节和商博会、苍山菜博会、郯城银杏交易会等展会办会档次和内涵。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45%

(三)着力提升城镇化整体水平。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紧密结合全国全省城镇化工作部署,高水平编制现代城镇体系规划,全面启动新一轮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结合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农民”变“市民”瓶颈制约破解政策体系,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逐步纳入城镇住房和保障体系。围绕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目标,严格执行城市规划设计和用地审批程序,依托城投集团做好城区建设投资融资工作,全面抓好重点区域开发和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体建设,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和龙头带动作用。稳妥推进各县老城改造和新城开发,一次性搞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各类园区培育与中心城市相配套的地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统筹搞好国家级试点镇、省级示范镇、市级重点镇开发建设,示范带动其他乡镇因地制宜培植特色产业,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赋予更大力度管理权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同建”,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多元化经营主体,有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四)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对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按照国家和省下步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研究提出“十二五”后半期全面深化改革具体任务,为“十三五”时期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创造有利条件。全面落实《关于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加快生态文明市建设的意见》,编制实施《临沂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年)》,积极申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坚定不移执行主体功能区定位,建立完善生态补偿、碳排放权交易、总量控制、损害赔偿等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署要求,扎实做好投资体制改革,对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运行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市场中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同步推进确权登记和交易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力争2014年底三项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市县乡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管理服务体系,到2015年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实施好“营改增”试点,不断调整完善市对下财政体制。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以开展全省首批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民营银行)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民间资本管理服务新机制。

(五)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我市作为再生型城市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为重要契机,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突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快组织实施企业研发机构覆盖、创新型企业培育、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知识产权倍增等专项计划,新建一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针对“10+6”产业发展中的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实施一批重大技术专项,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大幅增加财政预算科研经费、科技创新平台奖励资金、专利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投入,稳步扩大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支持临沂大学创建应用型特色名校,推动临沂职业学院等院校培养适应“10+6”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六)加大节能减排推进力度。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采取综合措施打响PM2.5治理“攻坚战”和“持久战”。在治标上,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方案,遇有严重污染天气强制要求大气重点排放企业采取限产或停产措施,对严重影响总量减排任务、无环评手续私自生产、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和有恶意偷排行为的企业坚决依法依规予以关停,对城区各类扬尘污染、燃煤锅炉、农村秸秆焚烧等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对未取得绿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禁止在划定限行区域内通行。在治本上,研究制定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规划,从投资源头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对现有六大高耗能行业实行分类整治,对企业实施煤改气、兼并重组、新上环保设施及使用、退出高耗能行业等给予相应扶持,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水平,大力推动公交出租车使用纯电动、二甲醚、液化天然气等新能源,通过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探索建立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以生态为核心指标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综合治霾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持续增加。

(七)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编制《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围绕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格局,重点推进晋中南铁路大通道临沂段、沂沭铁路、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北疏港路等在建工程建设,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临沂至曲阜高铁客运专线、临岚高速、京沪高速临沂段扩容、沂沭铁路南延长线等工程。抓住国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的机遇,大力争取临沂机场尽快实现航空口岸开放,全面抓好机场扩建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率先开通与国际商贸名城相配套的国际航线,借机引进战略投资者培植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推动沂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尽快开工,全力争取省政府支持我市与中国核建集团合作的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布局建设一批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统筹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水库新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蒙山大道高架路、东西外环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继续提升城市供排水、供热能力,力争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八)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指示要求,坚持把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将进一步加大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的机遇,最大限度争取落实好中部地区优惠政策和西部经济隆起带政策,加快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5年),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促进民生大幅改善。稳步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解决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群体人员就业、全民创业、社保扩面提标、扶贫开发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抓紧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高标准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民生大事,推动东风东关棚户区改造等重大工程加快实施。坚持办好沂河国际运动节,丰富市民文体生活,促进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提升。坚持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工程和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更加美丽。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持续办好“行风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及时发现和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措施,坚决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统筹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同时,全面做好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粮食高产创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统计制度调整、考核体系调整、第三次经济普查、“十三五”规划编制等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其他各项重要工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市《纲要》中期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明后两年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要在中共临沂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全力推进《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圆满实现,为实现“过四五、双翻番”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大支撑,努力开创老区改革发展新局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