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人大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代表工作>>代表风采>>正文

蔬菜之乡的耕耘者们

2017年05月02日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的代言人,这既是一个政治待遇,也是一个工作职务,更是一个法律职责。”向城镇市、县、镇人大代表,在不同的岗位,用实际行动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维护社会稳定的排头兵,民意民利的代言人和移风易俗的先行者,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从碎片化、浅表化的试验逐步走向系统化、深层次的探索。

 

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基层人大代表担负起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重任,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下坚实经济基础。

向城镇112个村支部书记中,兼任人大代表的7名,这些人大代表,坚持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宗旨,结合践行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带头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积极带领群众同发展同致富。

以县人大代表、徐皇路村党支部书记徐振东为例。2011年4月29日,在上海经商数十年的徐振东经上海流动党委推荐回家乡徐皇路村竞选村党支部书记,高票当选。2012年,徐振东当选为兰陵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怎么让村民富起来?这是作为人大代表兼村支部书记的徐振东主要考虑的问题。经过带领村里的党员代表多次考察学习,徐振东做出了发展设施蔬菜的决定。一开始,村民极不认可。“村里一个棚都没有,大家不敢尝试,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怕淹、怕失败。只能挨家挨户的做工作,说破了嘴。”多年经商的徐振东没想到村民的工作这么难做。他带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到镇内的朱村等地参观学习蔬菜发展情况,面对面与朱村的蔬菜种植户进行交流。徐振东还拿出自己做生意的钱,保证没有资金的给资金,没有技术的给技术,才有部分村民同意流转土地。

在徐振东的努力下,徐皇路村一期流转土地100余亩,建设设施蔬菜大棚40个,每个大棚成本10万余元,40户村民开始尝试种植大棚。在蔬菜大棚建设过程中,大部分村民一下子拿不出10万元钱,徐振东就拿自己的钱对资金短缺的部分进行垫付,村民可在见到收益后还钱。徐振东还自掏腰包为种棚户修建了40座排水桥和40个规范化的棚头房,自费聘请技术员对温室大棚进行规划设计,并邀请寿光的专家亲临,对建棚、育苗、盖膜、插眼、授粉、放秧、摘瓜等进行全程指导。当年,40个大棚都获得了丰收,村民当年就收回了投资的10万元成本。当年7月份,徐振东投资500万元注册成立了佰盟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推动蔬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

第一炮成功打响,越来越多的村民表示愿意投身种植蔬菜大棚的行列。“再流转土地就容易多了,村民都积极配合。”第二年,合作社又流转土地320亩,建了60多个大棚。第三年,本村的蔬菜大棚饱和后,又流转周边村庄土地500余亩,发展规范化蔬菜大棚与小弓棚。三年来,合作社会员已发展到326户。2012年该社注册了商标。2013年,该社生产的黄瓜、辣椒、西红柿、冬瓜、萝卜等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蔬菜产量提高了,作为人大代表的徐振东又自觉担负起了销售的重任。他利用自家在上海经营的配送公司与人脉关系,与上海亭渝食品公司、法国(上海)埃顿酒店、美国(上海)通用磨坊食品公司和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等企业建立长期的“订单”产销关系。2015年,佰盟合作社优质蔬菜产销量达到1600万斤、经营收入40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其中来自蔬菜产业的收入就占到了80%。同年,该合作社被评为“临沂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蔬菜基地也被认定为“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带领村民富起来后,徐振东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百姓的出行、住房、老年人赡养和村庄社会治安状况等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徐振东请求党委协助新修了一条村里通往镇里的路,并自费50万元在村里修了3座桥。为解决村里的宅基地乱象,徐振东在村里统一规划建设居民楼。徐振东还特别关注老年人。每逢春节、中秋节,都要看望慰问村里70岁以上的老年人。

在村里辛苦工作五年,徐振东的努力也得到了认可。五年来,徐振东获得大大小小的荣誉12个,其中2012年获得“山东省优秀诚信农村经济人”、“兰陵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6年获得“兰陵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徐皇路村党支部也被评为“临沂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移风易俗的“先行者”

人大代表带头推行移风易俗、提倡勤俭节约,并注重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活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力。

移风易俗是破旧俗、树新风的社会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党风政风民风。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节俭婚丧新风,向城镇人大代表承担起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4年底,身为市人大代表的宋体申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移风易俗工作要求,提出把村里的一块闲置地建成“公墓”,土葬改火葬,骨灰集中安葬、统一墓穴规格。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村民的反对。“老百姓很难转变这个观念,历史遗留多少辈了,入土为安。咱带头,从俺父亲身上做,逐步转变,下一步就实行公墓。”2015年年初,宋体申的父亲去世,宋体申就瞒着老母亲,将去世的父亲第一个“安置”在公墓里,在全镇率先打破了“入土为安”和风光大葬的旧俗。

为了说服大家推行殡葬改革,兼任朱村党支部书记的宋体申隔三差五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开会,还挨个给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做工作。他给村民算了“三笔账”。一是“经济账”。采用‘微型墓穴式’殡葬方法建设公墓林,可以节省5000多元。二是“土地账”。一个墓穴占用4平米地,是一个坟头占地面积的五分之一。三是“道德账”。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子孙若能做到问心无愧,让老人尽享其乐,比其死后铺张浪费做毫无意义的无用功要强千百倍。通过艰辛的努力,全镇第一个公墓终于建立起来。

这些还只是市人大代表宋体申践行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早在2003年宋体申就在朱村率先推行移风易俗。当时,村里铺张浪费、攀比排场等一些不良习俗不同程度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人情消费”愈演愈烈,因办红白事而产生的打架、借钱、收礼、分礼等民事纠纷层出不穷。推行移风易俗势在必行,该村由村两委提议,经群众代表同意,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统一安排婚嫁葬娶。但是村民转不过弯,第一次推行移风易俗失败了。

人大代表特有的前瞻性让宋体申认识到“移风易俗不能放弃,铺张浪费不能放任”。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的经历让宋体申更加明确,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千军万马之势,让他们像种庄稼一样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大见成效。因此,宋体申组织村支两委的同志带领村民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涉及社会治安、土地维护等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村规民约制定时,该村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讨论起草并形成征求意见稿发放到每家每户。村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并签字认可。村里结合村民意见和建议,完善相关内容。由于村规民约充分发扬了民主,各家各户全部签字认可,因此村民能够自觉遵守。宋体申又用同样的方式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

该村的红白理事会制度事无巨细,对宴席、用烟、用酒、用车等标准,以及宴请人数、次数等做出具体规定。如,红白喜事招待饭菜一律十菜一汤,每桌不得超过100元,酒每瓶不超过10元,烟每盒不超过7元;客人上帐时烟一盒,吃饭时压桌烟2盒,其他一律没有烟;每个丧事,人员不得超过30人;喜事本村封礼无论多少一律不再请吃,由主家提供一包喜糖(不得超过3元)。这样下来,把原本要花费两三万元的费用降低了一半。村民从不接受到接受,逐渐尝到了甜头。该村87岁的老党员宋体祥说:“现在,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监督进行,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营造了一股团结互助的村风,群众打心里高兴。”

由于成效显著,该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在全省推广。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行移风易俗过程中,向城镇人大代表注重激活群众主体意识,拓宽群众参与渠道,使群众体会到责任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形成了社会治理的强大群众动力。

 

社会稳定的“守护鹰”

人大代表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化解社会矛盾、搞好治安稳控的重要作用。

如今,社会利益结构快速分化,新的利益群体、利益阶层不断分化,引发大量的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室,为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拓宽社情民意渠道,让人大代表及时了解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

入职以来,镇人大主席张伟就按照市县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人大代表联络室,建立人大代表信息公开栏,将人大代表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等有关情况向群众公开,让群众访有地方坐,说有专人听;利用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的优势,组织代表进村入户,主动和群众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我找‘张书记’,脸上长着大痦子的‘张书记’。”从来到向城镇工作,人大主席张伟就格外受老百姓的欢迎,群众心里有什么不平事或在村里遇上点糟心事,都爱找镇人大主席张伟唠唠,他脸上的大黑痦子也成了他独特的辨识标志。不管多忙多累,面对来访群众,张伟主席总是热心接待,认真倾听,细细劝说。

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了人大代表和群众的距离,使人大代表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选民、反映民意、收集民情的重要桥梁。

安全防控难是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治安形势严峻,侵财性案件易发多发。在做好治安防控,维护群众安全上,镇人大始终保持着鹰一般的锐利,为保障群众安全尽心尽力。

新一届人大主席团开展工作后,立即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治安防控调研,人大代表们深入村户走访群众及村干部,座谈干警、民兵。“农村治安防控越来越重要,建立村级治安联防机制刻不容缓。”张伟主席在调研治安防范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的多是老弱妇幼,活力不足,环境幽静,盗贼多,加上老幼妇孺的防卫能力差,盗贼胆大,侵财性案件易发多发。“特别是下半夜,犯罪分子喜欢在这个时段活动,在这个时段就要加强巡逻防控,使时间上没有死角。”

根据调研的社会治安状况,人大代表建议镇党委政府提高见警率,健全村级治安防控网络,搭建“交通整治网”、“街面巡逻网”和“群防群治网”,打通社会治安“最后一公里”。通过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该镇进一步健全巡防队伍,强化村级夜间巡逻力度。全镇112个自然村,根据各自实际,因村施策,采取民兵义务站岗、村民联村联防、村两委成员轮流站岗等符合实际的方式开展夜间站岗巡逻工作。每村都建立了10-20人的夜间值班站岗巡逻队伍,并配备了照明设备、钢叉等夜间巡逻器材,全力开展全方位、广覆盖、多角度的夜间站岗巡逻。在巡逻过程中,镇人大代表身先士卒,带头深入各村督促村级站岗巡逻情况,对巡逻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镇人大代表还特别重视“天网”工程建设,注重发挥视频监控的作用。张伟主席带领全镇的人大代表及部分村干部分组深入企事业单位、交通要道、重点场所、村庄等装有视频监控的地方,对全镇560个摄像头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并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维修、维护。视频监控在提供案件线索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2015年底,通过倒查视频监控,成功破获一犯罪嫌疑人入室盗窃老年人银行卡案件。

改进治安队伍工作作风,也是人大代表关注社会治安工作的又一着眼点。为了强化治安队伍服务意识,张伟主席在公安系统开展 “文明窗口” 创建活动,优化110接警室、户籍室等“窗口单位”场所、设施建设,严格文明用语、警容举止等,切实做到规范接待、热情服务,坚决杜绝冷硬横推等不良现象。同时,制定“谁接警、谁回访”制度,保证每位报警群众都能受到回访,即使案件还没有侦破,也要及时向当事人沟通案件进展情况,把主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

 

廉政建设的“监督员”

人大代表高度关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干部服务水平,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廉洁有力的队伍保障。

社会变革势头空前,各种矛盾纠纷和挑战汹涌而来,但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素质难提升,形象难维护。人大代表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干部廉洁问题着手,创新人大监督方式,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向城镇人大积极加强自身廉政教育,不定期召集人大代表学习党规党纪,增强党性,严肃党风,并积极创新人大监督方式,促进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融合,形成监督合力。   

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城镇人大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和审计监督的专业性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1+1>2”监督效果。镇人大注重加强与审计所的经常性联系,拓宽监督信息共享渠道。审计所将掌握的审计情况向镇人大反馈,供人大研究深层次问题做准备;人大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反馈给审计部门,督促审计所更好地依法行政。

在向城镇今年开展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镇人大委派各村的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本村的审计监督工作,并对部分村存在的坐收坐支、白条抵库、支出手续不完备、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积极督促整改,建议政府加强审计成果利用,推动落实追究问责,健全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预防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人大代表还提出了具体整改建议:明确审计问题整改标准、时间和要求,做到“件件有着落”;因村制宜,分类制定个性化整改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强化结果运用,通过对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理顺镇村审计监督工作机制,提高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健全农村三资监管制度,为壮大集体经济奠定坚实基础;树立廉政意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法纪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今年的五月上旬,在镇人大代表的协调下,向城镇邀请县农业局、县审计局、县纪委的专家为村会计开展授课培训,三位专家分别从会计账目管理和记账方法、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廉政法规等方面对会计进行了培训,提升会计专业素质,并探索实施会计聘任制,加强对村会计的日常考核,建立严格的进退机制,进一步规范会计队伍,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镇人大还积极采纳审计所的建议,计划采取“记、报、审”分离的方式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外聘记账员,根据工作区村庄数量及人口多少,每个记账员负责二至三个工作区的村级账目记录工作;村会计从记账工作中分离出来,只负责报账事宜,对于村级财务支出,村会计制作报账清单,报乡镇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统一审批;镇经管站审核入账报销。

针对当前村级公章管理、合同签订中存在的程序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镇人大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提出了对村级公章实施分类监管,健全公章使用审批、登记、备案制度的建议。通过实施人大建议,进一步理顺公章管理。

    人大代表在规范农村财务及公章管理中所做的努力,有助于促进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质,维护干部形象,是对村居、对民众服务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助于推动村民自治,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