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人大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监督纵横>>审议意见>>正文

临沂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临沂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1年08月30日

2021827日临沂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

 

临沂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姚书华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临沂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聚焦“八个第一方阵”和“六强、六富、六精”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强劲反弹,两年平均增幅稳步提高、好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总的来看,上半年计划执行工作扎实有效,成绩来之不易。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仍在恢复之中,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项目投资后劲不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居全省第11位,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全省2.2个、1.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追赶压力较大。二是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较重,“四新”经济比重不高;产业结构偏重,部分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还不牢固。三是企业盈利能力总体不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增产不增利现象突出。外贸进口偏低,外资增长压力较大。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能耗、土地、环境容量制约凸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发展任重道远。五是公共服务存有短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社会公共服务和便民设施供给与群众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会议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坚定不移上项目扩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集中力量抓招引、抓落地、抓建设、抓服务,千方百计把投资提上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推动投资更多向制造业倾斜。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尽快开工第二批城建项目,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紧盯优势资源、转型需要、工业技改,扎实开展以优势招商、以商招商、以产业链招商。用好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政策机遇,持续向上争取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增强投资后劲。严格落实“要素跟着好项目走”要求,把有限资源用到大项目好项目上,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科技创新,持续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扎实开展补链强链行动,以集群化、链条式为发展方向,以链建群、以群补链,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智能制造小镇、木业产业集群等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攻坚行动,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制造智能化,加速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抓好骨干企业培植分产业分行业筛选一批重点企业进行集中培植,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加大对上优惠政策、奖补资金争取力度,配套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措施,优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全力推动产业、企业做大做强。

三、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有效制度供给。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打造更加公开公正规范的市场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抓好“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打造更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巩固发展经济复苏向好态势。坚持把商城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一体布局“商、仓、流”,加快中国市场名城向“一带一路”东方商都迈进。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政银企”融资对接,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合作平台。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切实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四、始终守牢发展底线。着力在防范化解经济运行风险上持续加力,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巩固压实降低企业成本。强化对重点骨干企业、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力度,加快不良贷款处置,有效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蒙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落实好 “四减四增”和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做好下半年燃煤散烧治理、集中供暖、“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等工作任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防止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五、认真抓好民生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慎终如始的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完成疫苗接种任务。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加快推进农村清洁取暖进度。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做好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工作。执行好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的各项政策,做好困难群体的救助保障工作。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闭